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渡邊峻告別台灣趴

watanabe goodbye party

來自日本長崎大學的渡邊峻,來台為期一個月又十天,從事東部雨傘旗魚標識放流的研究
看我黑的像木碳一樣,就知道這些日子以來,我們有多認真陪他們出海找魚作標識


 


晚上同事親自料理了許多美食,水餃、生魚片、烤雞、小菜及最重要的紅酒、啤酒
但泰式海鮮料理也太像香港腳水了吧 (摳.聞,真的很像)


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苦海巡鏢記

DSC00181

前文:http://fribillfish.blogspot.tw/2012/09/blog-post.html

為了拾回標識在雨傘旗魚身上的電子式衛星標識器 (electronic satellite tag)
研究人員一行人於清晨,便驅車前往花蓮港
透過Argos衛星經緯度定位,我們了解記錄器順著黑潮流水快速的往北而上

DSC00185

早上的氣候還算晴朗,但過了中午,天氣開始起了轉變
天空由晴轉陰,海浪愈漸猛烈,耳邊只剩風聲及浪淘聲
原本心想,有了衛星的定位幫助,搜尋記錄器應該不難
但強風與高低起伏的海浪阻礙了訊號的接收
在這強烈的東北季風干擾下,在海上尋找記錄器有如大海撈針更顯得困難

DSC00184

記錄器上方設有Argos衛星傳送天線與VHF高頻度位置傳送器(含天線)
當記錄器脫離魚體後,Argos會先傳送標識器的地理位置經緯度 (約30分至1小時一次定位)
當接近Argos所傳送的緯度時,研究人員再利用VHF接收器及天線確認方位,並以肉眼尋找

因衛星定位在準確度上會有所誤差,
所以在搜尋的過程中也造成了不少時間上的浪費
雖然研究人員可透過衛星回傳的誤差數據來加大或縮減搜尋的範圍

但船到達定位地點後,記錄器早被流水帶向十海哩外甚至更遠
南北來回搜尋的過程中,船長失去了耐性,因為接收的訊號不能為我們引向正確的道路


DSC00191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離花蓮港愈來愈遠,這場追逐已經來到了南澳外海
天色漸漸昏暗,用肉眼在海上找這載浮載沉大亨堡大小的記錄器,除了睜大眼也只剩祈禱
船長使喚船員拿出了一大袋的冥紙,從船後頭順著風開始拋撒
台灣的漁民除了靠天吃飯,也靠看不見的力量幫忙
冥紙拋向空中即被強風捲起帶走,我口中也跟著呢喃著:「好兄弟,請來幫幫我們」


要是記錄器隨著流水過了南澳,記錄器便會往東接著快速往北而上,肯定是追不回了
在這幾乎快要接近放棄的時刻,我們存了一絲希望也設下了折返點

船長只說盡量幫忙,但從出港至船上的燈火亮時,時間已過了八個小時(下午五點多)

最後,結局總有驚喜,隨著接收器訊號的傳遞,我們知道記錄器離我們不遠
江博士高聲一喊,
記錄器竟出現在船邊,大伙欣喜若狂
但卻忘了盯著隨波逐流的記錄器就這麼…再一次的,我們又失去了它的蹤跡
我心想,這該不會就是樂極生悲吧?
好險,江博士再一次的發現記錄器,並順利的將它撈起,結速這長達十三小時的苦海尋標記


以下為拍攝記錄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ym57FEfhn4&feature=share&list=UUF3gzhpaBmysoyDIx5aA72g
 

研究人員

長崎大學  古川誠志郎博士
長崎大學  渡邊峻
東部水試所 江偉全博士
東部水試所 林憲忠
東部水試所 洪曉敏

特別感謝

新港漁船 - 三和六號:船長林進儇、副船長林明清
新港漁船 - 成漁壹號:船長李泰榮
新港漁船 - 龍漁發 :船長陳永福
澎湖科技大學 何國龍 

攝影:洪曉敏
文字:洪曉敏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與長崎大學標識雨傘旗魚


為了協助來自日本長崎大學的學生進行雨傘旗魚標識放流
我們密集的安排行程,在這困難的季節不斷的搜尋雨傘旗魚的下落
所有的船長都告訴我們,七月當下才是雨傘旗魚的季節
現在九月要找「活」的破雨傘(sailfish),有相當的難度更需要幸運之神的眷顧

以下為出海前,我們於安檢站阿海(江偉全博士)與路過船長的對話:

船長:「阿海,你們現在放什麼魚?」
阿海:「在找破雨傘」

船長:「咁有?(現在有嗎?)」

聽完對話我不禁噗嗤暗笑
在這雨傘旗魚為數不多的季節,拜訪牠是一種挑戰,有魚嗎?

202053_3175299119716_1208673006_o

為了尋找東部的雨傘旗魚,這是第九次的出海行程
前六次我們搭乘延繩釣漁船「三和六號」
利用傳統標籤(convention tag)標放了鬼頭刀(dolphin fish)
雖然有捕獲雨傘旗魚(六次航次僅捕一尾),但收繩時卻都已經死亡無法進行標識放流

為了增加尋找雨傘旗魚的存活率,我們更換了搭乘的漁船「成漁壹號」
該船亦是延繩釣漁船,其特色是船長僅放一籠延繩,並在漁具流動的範圍來回巡視
除了縮短研究人員工作時數外,也增加了捕獲「活」魚的機率
此外,李泰榮船長為了協助我們,將所有漁鉤全掛上虱目魚(milkfish)活餌 (7.5元/尾)
每天早上凌晨四點出海,收鉤範圍在三仙台外海附近,約下午二點進港

334678_3175814852609_2074491349_o

第一日的行程 (09/13)
捕獲了為數四、五十尾左右的鬼頭刀,無雨傘旗魚的消息

第二日的行程(09/14)
因流水改變,鬼頭刀數量減少,他船有捕獲雨傘旗魚的消息

第三日的行程(09/15)
船長說昨日有人看見旗魚在三仙台附近跳躍
依著經驗,船長改變了下鉤的位置,對著我們說:
下鉤點會減少鬼頭刀的捕獲率,但卻會增加捕獲雨傘旗魚機率,我們好奇著…

462825_3177987946935_1002929769_o

在巡視的過程中,阿海發現遠處濺起略高的水花
非常有機會是 雨傘旗魚 吃餌中鉤後,試著跳躍來擺脫漁鉤的牽制
船長急駛到達後,卻只見大萬的鬼頭刀中鉤後躍出水面,大伙不禁同聲一嘆難掩失望
因為是鬼頭刀,所以船長也不急著收繩,便離開繼續巡視

但在收繩後結果令人意外,雨傘旗魚與那大萬鬼頭刀雙雙中鉤
並且延繩互相糾結纏繞而死,可見阿海當時看見的真是雨傘旗魚
如果巡視當時雨傘旗魚願意再跳一次,我想船長便可以馬上收繩,但事為願違

在大伙覺得應該沒有機會的時候,船長與阿海高聲大喊:「旗魚、旗魚、sailfish」
熾熱的太陽下我們頓時清醒,看著船長慢慢的將雨傘旗魚拉向船邊
我們一陣驚呼 ,多日的等待今天總算要有個結果,標識放流影片記錄如下:



雨傘旗魚上標時也許因為疼痛或驚嚇過度而「昏」了過去
所以放回大海時沒有任何行動反應
最後透過研究人員的努力與深情呼喊,雨傘旗魚終於再次清醒並返回大海

此次,加速度數據記錄器時間設定為24小時內便脫離魚体浮上海面
記錄器透過天線傳遞地理位置給予Argos衛星定位
研究人員透過經緯度定位,便利於拾回記錄器及取得重要的記錄資料
本次運用加速度數據記錄器偵測雨傘旗魚游泳行為特徵是全球首次,結果令人期待。

研究人員

長崎大學  古川誠志郎博士
長崎大學  渡邊峻
東部水試所 江偉全博士
東部水試所 林憲忠
東部水試所 洪曉敏

特別感謝

新港海巡安檢站海巡同仁
新港漁船 - 三和六號:船長林進儇、副船長林明清
新港漁船 - 成漁壹號:船長李泰榮
新港漁船 - 龍漁發 :船長陳永福
澎湖科技大學 何國龍

攝影:江偉全、洪曉敏
文字:洪曉敏

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鬼頭刀標識放流(三和號)

DSCF2762

清晨三點搭乘新港延繩釣漁船三和出海尋找鬼頭刀,感謝澎科大學生-何國龍火力支援
鬼頭刀數量並不多,古川說長度最少要達到100公分以上使用電子標識最為適當
雨傘旗魚因為收鉤時已經死亡無法進行標識,實在很可惜
依照這種方式,可能要更換餌鉤數少且能進行巡邏的延繩釣漁船較為合適




影片為江博士偉全拍攝,內容為鬼頭刀的傳統標識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