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http://fribillfish.blogspot.tw/2012/09/blog-post.html
為了拾回標識在雨傘旗魚身上的電子式衛星標識器 (electronic satellite tag)
研究人員一行人於清晨,便驅車前往花蓮港
透過Argos衛星經緯度定位,我們了解記錄器順著黑潮流水快速的往北而上
研究人員一行人於清晨,便驅車前往花蓮港
透過Argos衛星經緯度定位,我們了解記錄器順著黑潮流水快速的往北而上
早上的氣候還算晴朗,但過了中午,天氣開始起了轉變
天空由晴轉陰,海浪愈漸猛烈,耳邊只剩風聲及浪淘聲
原本心想,有了衛星的定位幫助,搜尋記錄器應該不難
但強風與高低起伏的海浪阻礙了訊號的接收
在這強烈的東北季風干擾下,在海上尋找記錄器有如大海撈針更顯得困難
原本心想,有了衛星的定位幫助,搜尋記錄器應該不難
但強風與高低起伏的海浪阻礙了訊號的接收
在這強烈的東北季風干擾下,在海上尋找記錄器有如大海撈針更顯得困難
記錄器上方設有Argos衛星傳送天線與VHF高頻度位置傳送器(含天線)
當記錄器脫離魚體後,Argos會先傳送標識器的地理位置經緯度 (約30分至1小時一次定位)
當記錄器脫離魚體後,Argos會先傳送標識器的地理位置經緯度 (約30分至1小時一次定位)
當接近Argos所傳送的緯度時,研究人員再利用VHF接收器及天線確認方位,並以肉眼尋找
因衛星定位在準確度上會有所誤差,所以在搜尋的過程中也造成了不少時間上的浪費
雖然研究人員可透過衛星回傳的誤差數據來加大或縮減搜尋的範圍
但船到達定位地點後,記錄器早被流水帶向十海哩外甚至更遠
南北來回搜尋的過程中,船長失去了耐性,因為接收的訊號不能為我們引向正確的道路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離花蓮港愈來愈遠,這場追逐已經來到了南澳外海
天色漸漸昏暗,用肉眼在海上找這載浮載沉大亨堡大小的記錄器,除了睜大眼也只剩祈禱
船長使喚船員拿出了一大袋的冥紙,從船後頭順著風開始拋撒
台灣的漁民除了靠天吃飯,也靠看不見的力量幫忙
冥紙拋向空中即被強風捲起帶走,我口中也跟著呢喃著:「好兄弟,請來幫幫我們」
要是記錄器隨著流水過了南澳,記錄器便會往東接著快速往北而上,肯定是追不回了
在這幾乎快要接近放棄的時刻,我們存了一絲希望也設下了折返點
船長只說盡量幫忙,但從出港至船上的燈火亮時,時間已過了八個小時(下午五點多)
最後,結局總有驚喜,隨著接收器訊號的傳遞,我們知道記錄器離我們不遠
江博士高聲一喊,記錄器竟出現在船邊,大伙欣喜若狂
但卻忘了盯著隨波逐流的記錄器就這麼…再一次的,我們又失去了它的蹤跡
我心想,這該不會就是樂極生悲吧?
好險,江博士再一次的發現記錄器,並順利的將它撈起,結速這長達十三小時的苦海尋標記
以下為拍攝記錄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ym57FEfhn4&feature=share&list=UUF3gzhpaBmysoyDIx5aA72g
研究人員
長崎大學 古川誠志郎博士
長崎大學 渡邊峻
東部水試所 江偉全博士
東部水試所 林憲忠
東部水試所 洪曉敏
特別感謝
新港漁船 - 三和六號:船長林進儇、副船長林明清
新港漁船 - 成漁壹號:船長李泰榮
新港漁船 - 龍漁發 :船長陳永福
澎湖科技大學 何國龍
攝影:洪曉敏
文字:洪曉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