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2日 星期五

工作:0120新港魚市隨拍



鬼頭刀是東部常見魚類,在餐桌上可見料理為魚丸、魚排、鹽漬魚、魚乾(香甜好吃啊)
煮成魚湯那種香甜美麗的滋味叫故鄉,木板待高雄時,總是想念媽媽的炸鬼頭刀魚排
在地鄉民常叫他鬼頭刀,我卻不知道他又稱「鱰魚」、「萬魚」、「飛烏虎」

以前在家只會分辨麻吉包了紅豆還是花生
今天想教大家如何辨識鬼頭刀公母,這也是進公司之後請教同事的
分辨的方式如上圖!教完了…

這麼明顯的頭部特徵差異,木板就不需要多加解釋了
更多鬼頭刀的資料:台灣魚類資料庫

#2


基隆來的學生問同事,這一堆魚都是鬼頭刀嗎?
怎麼有的表皮黃?有的表皮米白色?

同事:「都是鬼頭刀,米白色的魚則是沒「凍」好」
以前的文章提過了,冷藏技術在漁撈後是相當重要的,沒處理好的魚賣相就差多了


(圖片引用於台灣魚類資料庫,拍攝於台東成功延岸,攝影者:江偉全 /Mr.R)

即然知道前二張是鬼頭刀,那這隻呢?
這隻其實也是鬼頭刀,名為「棘鬼頭刀」,全世界有記錄就這兩種
而棘鬼頭刀較少見,機率有多少?答:鬼頭刀99.999%比0.0001%棘鬼頭刀
要不是查魚類資料庫,我還真不曉得鬼頭刀還分二種

Mr.R說,早期台灣魚類記錄也只有鬼頭刀並無棘鬼頭刀
R是在一次巧合的機緣下發現兩種魚之不同處,查尋國外資料而得知
不止体型外觀有差異,在嘴裡的牙齒也有不同

相關資料:台灣魚類資料庫

#3


尾巴長長的是「長尾鯊」,長度約佔体長三分之一
別以為這尾鰭是長好看的,那是用來打暈獵物的

長尾鯊:「俺最喜歡鞭屍…」

長尾鯊分三種,最大為「細尾長尾鯊」最長6米重400公斤
其次為「大眼長尾鯊」及「淺海長尾鯊」

這三種長尾鯊可由他們背部的顏色來區分
細尾長尾鯊的是深綠色,大眼長尾鯊的是褐色,而淺海長尾鯊的是藍色
所以上面那隻是什麼鯊?

#4


鯨鯊都是海裡金字塔頂端的獵食者
不過,再利害也敵不過人類

#5


當日旗魚收獲較少,市場二點多就開始拍賣
有時候天氣差漁民不出海,漁市場只剩攤販顯得相當冷清

#6


經過幾次的新港漁市探索,我終於聽懂「糶手」在喊什麼? (「糶」字與「跳」同音)
糶手喊的是…

我要加薪,我要加薪,我要加薪,我要加薪,我要加薪
工作太累,工作太累,工作太累,工作太累,工作太累
如果喊這些,明天糶手就不用上班了…

「糶手」在漁市中是重要的角色,他們得掌握漁獲現況及拍賣節奏
在魚販眼神之間的交流中,起價高低與喊價速度、手勢皆是功夫
他們得瞬速的將一批批魚獲給拍賣出清,好讓後勤人員將魚新鮮的作後續處理
所以糶手沒有長時間的訓練可上不了台面

#7


當日漁獲量算一般

#8


近三點多圍觀的人群愈來愈多,一些魚販部份則是漁民及家屬
必竟在拍賣當中漁民也非常的關心,自己捕的魚是否賣了個好價錢

魚要好價不外乎幾個條件:保存新鮮、肉身完整、豐富油脂
如果迎合了時節,如過年、聖誕(不是聖誕千秋),魚價會更是好

#9


這幾尾傢伙叫「油魚」,又稱仿鱈魚、圓鱈魚、牛油魚、白玉豚等
我對他印像最深刻的是,木板有次在流水席中吃太多油魚(當時也把他當鱈魚大吃)
隔日…坐在電腦桌前,肛門莫明奇妙的就流出汁來
這油汁是沒知覺的就滴了出來,超恐怖的啦…如果當時我跟女友約會怎辦

油魚因為含豐富的油脂,約佔身体18%至21%
你們一定想說,魚含大量油脂應該是好事啊…!

但油魚的油脂中含有所謂的「蠟酯」,雖然無毒但人体難以消化
食用後部份的人會累積於直腸,會導致腹瀉、腸胃痙攣等不適
過多的油份可能還會從菊花流出來…

所以,不管是油魚生魚片(油超多,真的入口即化)或煎油魚排
都不能吃太多,吃多了隔天菊花保證有感覺

#10


這一批的旗魚都中了網,好可惜…
好的旗魚變成生魚片或切成輪的魚排(油多好吃喔)
較次等的就變成很難分辨好壞的旗魚丸、旗魚鬆

#11


黃鰭鮪在新港漁市也相當常見

#12


上圖為旗魚、下圖為油魚
其它少數漁獲也都有這種規則圓型的傷痕
之前還猜他們是被大章魚給吸到拔了罐

#13


油魚本身賣價不高
但他的「蠟酯」卻可以提煉成工業用的潤滑劑
常期便秘的可以試一下油魚啦,保證直腸好潤好滑

#14


漁市人文百態也是有趣的一環
仔細的去了解後,也可以從中學得不少知識
這篇看完,至少得知道鬼頭刀有二種及學會怎麼分辨鬼頭刀公母才行啊。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那個圓形疤痕可能是被雪茄達摩鯊咬的喔!

Unknown 提到...

那個圓圓的傷口可能是雪茄達摩鯊咬的喔!